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业界 > 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创始人俗佬(徐自先)

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创始人俗佬(徐自先)

2025-07-03 下午 4:09:02      来源:人民财经新闻网     编辑:秦语

紫气东来,弘韵传薪 ——访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创始人俗佬(徐自先) 在紫砂文化的历史中,俗佬以非凡的热忱与坚定的信念,开辟出了对紫砂历史文化的探索之路,为投身紫砂领域筑牢了根基。90 年代初,他与紫砂的缘……

紫气东来,弘韵传薪

——访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创始人俗佬(徐自先)

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创始人俗佬(徐自先)第1张

在紫砂文化的历史中,俗佬以非凡的热忱与坚定的信念,开辟出了对紫砂历史文化的探索之路,为投身紫砂领域筑牢了根基。90 年代初,他与紫砂的缘分悄然开启。从对茶文化的钟情,到因紫砂器具而痴迷,进而探寻其深厚底蕴,他的探索之路渐次铺展开来。面对市场乱象与文化传承困境,他心怀使命感,凭借着坚毅的意志,创建了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,以别具一格的展示方式,让人们对紫砂文化耳目一新,心生敬意。

在岁月的长河里,总有一些人以自己坚守的信念与执着的精神,探寻着文化的深邃奥秘,俗佬便是一位对紫砂文化孜孜不倦的研究者。如今,他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笃定前行,并计划在大湾区的核心位置,兴建中国独一无二的能够展示紫砂历史文化的博物馆,弘扬中华紫砂历史文化价值,带动文化产业发展,让人们,特别是年轻一代,能够更多的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前进方向。在新时代的文化大潮中,他的努力必将书写出更具创意的新篇章。

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创始人俗佬(徐自先)第2张

紫砂寻根 ,俗佬筑梦

俗佬自幼好学,改革开放以来,他抓住文化复兴的大好时光,努力吸取各种文化知识的营养,更加认识到传统文化中非遗文化及其载体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价值。恰似“幽兰生空谷,不以无人而不芳”,这般深厚的文化底蕴,为他日后在紫砂领域的深耕埋下了种子。

90 年代初,他踏上了特区这片土地,起初与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在功夫茶的袅袅茶香中,在品茶的悠然时光里,他渐入研究茶文化的佳境,初识紫砂茶具爱不释手,如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般闯入他的视野,瞬间点燃了他对紫砂的浓厚兴趣。起初,他单纯因喜爱其外观而购置,然而,随着接触的深入,好奇心驱使着他想要探寻紫砂壶的起源与历史,于是,他的研究方向从茶文化悄然转向了紫砂文化。

俗佬踏上了求知之路。他潜心翻阅各类书籍,未曾停下探索的脚步。他的紫砂壶越来越多,相关紫砂的书籍和资料越来越丰富,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壶友和玩家,走访了诸多紫砂馆,几次去宜兴学习考察,虽然收获颇丰,却有遗憾在心,因为馆藏和市面上的紫砂壶多为现代之作,真心能反映历史的明代、清代的古壶凤毛麟角;且当下对紫砂壶的介绍多侧重于工艺,文化价值挖掘不足。出于对紫砂文化的热爱与使命感,他决心全面系统地了解紫砂文化,理清紫砂壶来龙去脉的历史作为收藏和研究的目标。

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创始人俗佬(徐自先)第3张

时光流转,俗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创建了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。“自宜斋”之名,恰如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般透着悠然与自在。自宜斋紫砂馆魅力非凡,吸引了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以及台、港、澳地区,甚至国外的朋友纷至沓来,在此参观、交流。其四次亮相国际化的文博展览,以实物系统地展示紫砂历史文化,堪称首创之举,宛如在紫砂文化的夜空中点亮了一盏闪耀的灯火。

在紫砂收藏领域,他数十载如一日,专注于明、清、民国至 “紫砂七老”的名家壶。馆内精品琳琅满目,金沙寺僧壶、供春八景和曼生三十八式等皆为世所罕见,三大紫砂泰斗的珍品、绝品更是令人惊叹不已,仿佛在诉说着紫砂历史的沧桑与辉煌。

于文化研究方面,俗佬博览群书,反复求证,对明、清、民国各时期的紫砂名人名壶,依据其文化价值进行历史定位,并做了系统的梳理。在解读紫砂历史文化时,他提出了诸多新见解、新建议,还撰写了多篇研究文章,为紫砂文化的研究添砖加瓦。

自宜斋对紫砂的展示别具一格,按历史时期、家族传承、师徒关系、堂号组合等分类,使人们能一目了然地了解紫砂的历史全貌。自宜斋注重民间收藏与文化研究,并取得了显著成果。近年来,作为澳门中华紫砂历史文化博物院院长和研究会会长,他的紫砂收藏备受瞩目,多次被新华社、央视等中央媒体关注与宣传,被誉为中国当代收藏名家。在“盛世中华,复兴有您”活动中,其发行的纪念珍藏邮折彰显了其地位,自宜斋文化中心也作为中央政府供货商入库企业被选中。俗佬本人更是被工信部的工艺美术、紫砂文化研究专家委员会聘为专家,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还将以自宜斋紫砂收藏为基础,建立大湾区紫砂交流中心并开展工作。

愈挫愈奋 , 徐徐探求

在探索紫砂文化的漫漫征途中,自宜斋主人和他的壶友们以其独特的见解与无畏的勇气,为这门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披荆斩棘。“世人未解其中意,紫砂深处韵无穷”,在自宜斋斋主看来,大众对紫砂文化的认知尚浅,民间收藏的价值亦未得到充分重视。民间收藏潜力巨大,虽藏有珍宝,却常被忽视,更由于市场乱象存在,导致紫砂历史文化缺失;甚至一些人对民间收藏嗤之以鼻,一概抹杀。然而,俗佬坚信民间收藏源远流长,底蕴深厚。他也深知,收藏紫砂壶,绝非仅仅着眼于器物本身,更应重视其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价值与历史脉络。他如同一位执着的史官,对各朝代表人物及相关器物进行细致的梳理,让那些被岁月尘封、埋没的藏品重见天日,恰似“拨云见日见真章”,为紫砂文化的正本清源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创始人俗佬(徐自先)第4张

当下的紫砂市场,乱象丛生,“水深难测”。部分所谓专家的鉴别言论,不仅未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,反而误导大众,使紫砂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陷入困境。俗佬认为,品鉴紫砂作品,从实用角度、自己的审美观,工艺细节等来判断取舍,这都是普遍的追求。而判断和欣赏大师之作,则是看他的风格,看壶的神韵,型态,线条和装饰所呈现的精、气、神。唯有对紫砂文化全面了解,方能真正领略其魅力,进而更好地展示紫砂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,才能发现大师作品的特点和亮点。

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创始人俗佬(徐自先)第5张

回溯创办紫砂馆的往昔岁月,俗佬感慨万千。创业初期,质疑与不理解的声音如影随形,自己也感到了迷茫,他唯有专心学习和坚持提高自己来面对这一切,后来才赢得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肯定。其实,真心干一番事业不经崎岖谈何容易,也许在自以为顺风顺水的时候,恰恰暗流涌动,险恶来袭。

六年前,一位背景强大的老板,急切地欲收购其大部份紫砂壶藏品。合同初签订后,老板带来四位行为诡异的所谓专家,人还未到,先伸手要鉴定费。并提出鉴定的前提是和藏家全程不进行交流,理由是怕发生意外,他们来到后,在现场匆匆走了一圈,走马观花看壶时间不到二十分钟。背后偷偷告诉买家老板,只说矿料不真,藏品也是假的,不说鉴定理由,也未留任何鉴定证据,每人拿了十万鉴定费,急匆匆溜之乎也,再无踪影。后来知道了这四位,有两位是北京一对夫妇,根本不是紫砂专家;另外两位是合伙做紫砂生意的外地人。

面对这一致命打击,俗佬并未一蹶不振,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,而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自信,在挫折中依然砥砺前行。他对同事们说:“请放心,事实会为我们说话,时间会让真相大白!”

自宜斋紫砂文化体验馆创始人俗佬(徐自先)第6张

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,俗佬的眼力日益精湛,不但看壶一眼就有八九,而且但凡有人踏入紫砂馆,几句话也能辨别出对方是内行和外行。但是,俗佬的厚道和善意却无法阻止充满紫砂市场的尔虞我诈和混水摸鱼,他曾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
更让他寒心的是,一位口蜜腹剑的所谓知心壶友,看到他收藏的精品壶,想利用其声望和藏品一夜暴富。1999 年,其人想方设法,以买和换着玩玩的名义,把两把紫砂壶搞到手,随即出书对外声称自己收藏的紫砂壶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。然后大张声势的宣传,暗地里背着俗佬和他人交易,由于他急于求成露了马脚,结果未逞。回过头来迁怒自宜斋,串通个别执法者,以诈骗罪起诉并刑事立案。在调查中,俗佬严正说明:一是起诉者主动购买;二是起诉者一直宣传在手的是真品,并列举专家为证,三年后又作假鉴定,进行虚假诉讼;三是自宜斋明确表态,愿意用原价收回。如此透明,何来诈骗?荒唐至此,岂能无法无天!在此严酷环境下,自宜斋屹然挺立,俗佬本人则若无其事,一心放在紫砂文化的研究之上。恰恰在这一年,自宜斋和俗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和肯定。

紫韵征途 ,自先领航

于紫砂文化的广袤天地间,自宜斋历经困难和挫折,引领着紫砂文化迈向新的征程。究竟是何种力量,驱使着它在这条探索之路上矢志不渝、砥砺前行?

回溯历史,新中国成立前,中国对紫砂文化的研究犹如沧海遗珠,踪迹难觅;新中国成立后,虽有发展,却仍缺乏完整且系统的资料呈现。面对这一文化传承的困境,俗佬内心深处对紫砂文化的极度热爱,恰似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的野草,成为敦促他前行的第一股强大动力。他深知,这古老的文化瑰宝,不应被岁月尘封,而应重焕光彩。

自宜斋在研习紫砂文化的路途上,已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秉持着“学无止境”的谦逊态度,深感自身所学不过是冰山一角。这种对知识的无尽渴望,如同夜空中指引方向的北极星,为自宜斋的持续探索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因为他们明白,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,才能在紫砂文化的海洋中破浪前行。

在收藏的漫漫长途中,俗佬也惊喜地发现,明代、清代的紫砂壶,那些历经岁月雕琢的艺术珍品,宛如散落在民间的璀璨星辰,数量众多却鲜为人知。他虚心倾听壶友的见解,在交流与学习中,压力与动力相互交织。他深知,自己肩负着挖掘这些民间珍宝、让它们重见天日的重任,这成为了他探索紫砂文化的又一重要动力源泉。

再者,当下紫砂市场乱象丛生,犹如混沌未开的天地。俗佬心怀正本清源的宏愿,渴望打造打造一座有规模、有档次、能比较全面、比较系统展示紫砂历史文化的博物馆。这个博物馆独具创意,布局创新,展品创奇,容纳不同意见,允许真假对比,让参观有更多了解和思考,让年轻人更多的明白紫砂文化的源头,过去和现在。也让学生们眼睛看得见,思想有开拓,动手有兴趣。既然如此,紫砂文化的活力可展观,紫砂产业的发展可期待,紫砂人、紫砂爱好者、茶友和壶友的愿望可实现。我们何乐不为?答案是创新向前,前景光明。

俗老还认为,紫砂文化借助邮票邮册走向世界,这是一件新鲜事,是而世界日新月异,紫砂文化的新鲜事也会层出不穷。智能技术,网络连接,线上博物馆诸多新事物,恰似 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在文化的百花园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。

未来,对于紫砂文化的创新,俗佬有着高瞻远瞩的规划。大湾区的紫砂艺术交流中心可以在广州落地,在珠海落地,也可以在深圳落地;可以影响国内,可以走向世界。今年和明年港、澳、台的紫砂文化交流放在优先位置,而重中之重是筹备与台北的紫砂文化交流,台湾人民对茶文化、紫砂文化是有贡献的,他们对紫砂文化的交流的期盼也是随着紫砂文化交流的日益发达,紫砂文化将展现前所未有的活力文化产业的兴旺和发展也指日可待。

俗佬展望未来,计划将多年收藏整理成书,以新视角展现紫砂文化历史,他更加耿耿于怀的,是注重横琴文化艺术中心建新型的文化艺术紫砂馆。在横琴建大湾区紫砂艺术交流中心颇具优势:

横琴为大湾区核心区位,横琴文化中心是高端文化展示平台;工信部授大湾区紫砂艺术交流中心紫砂馆牌子授予自宜斋,且其唯一;自宜斋藏品丰富,明清民国藏品和紫砂七老藏品占三分之二,不乏精品、珍稀品。并且积极做好研学对接工作,推出更多富有特色的纪念品和创新之作,定能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
毋庸置疑,俗佬在传承与发扬紫砂文化的进程中,发挥着重要作用,也相信他会有不俗的表现。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俗佬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,在政府、社团、广大紫砂爱好者的支持下,紫砂文化迈向更为辉煌的新高度,续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壮丽新篇章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
分享到: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标注